Skip to main content

上期文章我们邀请到了在瓦赫宁恩大学就读景观专业的郑芳艺同学给大家介绍了一下瓦赫宁恩大学的课程体系《关于瓦赫宁恩大学你所不知道的事》,这期内容郑同学主要来讲述在课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设计studio以及在荷兰的生活状态。

文:郑芳艺

瓦赫宁恩大学景观专业就读

最重要的设计studio

瓦赫宁恩大学的景观专业支柱应该是景观设计大师阿德里安.高伊策老师,也是west 8 公司创始人,我们称之为高老师。很多同学都是慕名而来,高老师非常有人格魅力,决策力很强,他所强调的是drawing,作为行动派一直画,用笔代替愁眉苦脸地想象,一边画一边在思考每一根线走向、每个空间与周边的关系,以及你所想解决的问题。他受家庭的影响,父亲,祖父都是工程师,从小就有工程师思想,所以他非常看重用engineer的思想解决景观问题,创造cool project。

我本人非常喜欢高老师的想法和west 8 的项目作品,都是从非常尖锐的一点刺破场地问题的本质,然后作品是一种工程序列感和美学享受,人们体验的一个统一。他的演讲风格会特别的锐利,然后会说出一堆比喻或者象征,比如一直说,don’t be Michel Jackson (MJ有首we are the world),他的意思是为什要追求大家都舒服?为什么要所谓的和谐?他就是要让人不舒服来创造不一样的体验。在作品介绍部分会详细介绍他给的评价以及他和其他老师的想法。

比较遗憾的是瓦赫宁恩大学所提供的studio只有两个,一个是park design studio(强调景观叙事性),一个是regional design(强调系统性,景观的介入统筹调动区域活力)。每个studio的时间比较紧张,只有8周的时间,每周二是老师的评图时间。老师组成是以高伊策老师为核心,然后他会动用他的人脉,请guest teacher。一个是美国老师(我的tutor),一个是建筑,哲学等博士加持的建筑师danel(丹尼尔), 还有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ben。

我的park design 的指导老师,是美国的老师,好多个博士学位加持,为人亲切有耐心。他的头衔是艺术家,建筑师,平面设计师,音乐家,同时是west 8 纽约总部的总监,一手帮助高老师的west8在纽约站稳脚跟,做电子音乐,做平面设计,将音乐融合到建筑设计,设计滑板,雕塑,绘画等等,还有自己的网站设计,让人不由钦佩为什么能这么全能。平时他会比较忙,有几次的评图都在网上进行,结束后他会发参考案例给我们,然后当时恰逢故宫展出千里江山图,我也会分享这样的中国艺术作品给他,然后和他商量如何应用到我的narrative(景观叙事性中)。他特别惊讶于这幅与众不同的中国山水画,然后听完之后他给我提的一点特别sharp,大概原话是说你的线形公园可以两条路,相互对比反差(contrast),同时性(simultaneous),多功能(multifunction)一下子升华了整个概念。

当时的启发一个是蜂窝剧院(戏剧在建筑各个角落同时发生,然后观众没有座椅,是在建筑中游走)再一个启发点是人们观察中国画卷,画卷静止不动,人的视点在画卷中移动,之后就是以这个为出发点设计,概念是提供一个开放舞台“剧院”,然后两条主园路的program动静对比,又是同时性发生。当时的设计只知道从形式出发,画的图是一条路是直线,另一条夸张的曲线,中期汇报收到老师们的点评,尤其是高伊策大师的评价:be realistic! 然后从中期后相当于形式推翻重来。

到后期咨询学姐,她给我们看了上届优秀案例,都是特别简洁的风格,看这平面甚至不知道他们设计了什么,但是都是从特别小的一点出发,刺破问题,深化整改设计方案。然后就是学着简化开始以外国横平竖直的设计来试着设计,除了自己的老师还问了其他的tutor,比如丹尼尔就提出,千里江山图有前景中景远景,那你的开放舞台是不是也可以像真正的舞台剧有前景中景远景呢?也问了ben,他属于非常务实派,指正出水池尖锐的尖角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难以实现,以及人工引水瀑布在荷兰来说不合实际,所以说各个导师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指导切入点。我非常感激deadline前三个星期的时光,是真正沉浸在设计的感觉里,感觉在进步,在改变观念。

图纸的表达我还很不满意,所以最后一次评图找了高老师,其实当时草图画的还是非常像构成,比较碎,老师上来就说hey, fangyi你要知道我们不是在做composition(构成),我们喜欢简洁简单,这太复杂了,但是你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于线状树阵,我从来没有看过有人这样种树,非常像舞台剧coulisse,这个词源自于法语,舞台上像屏风一样的布景,层层叠叠,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舞台,需要转化视角。高老师压了张草图纸上笔把我原图非常碎的元素,用马克笔画过,说为什么不能这一大块都是森林。Park design的park根本不是国内的小尺度公园的概念,大约有几百公顷的线状公园,局限于国内的尺度感所以不敢画巨大的空间,东西特别琐碎,高老师画的尺度巨大的块状森林让我重新思考尺度,也帮助我后来深化设计。还有一点高老师强调的是不要从场地的功能角度出发,因为国内学习时候,一般我们的切入点都是满足周边什么人的功能,要吸引什么种类的人,相对应放什么设施,但是高老师的观点是,设计要sharp,要像一剂强心剂,一针下去激活整个区域活力,人自然就被吸引过来,这个观念也是非常震撼我。


图1 narrative和主题

图2 启发

图3 设计分析与过程

图4 总平面

图5 细节设计

图5

图6

图7 这一部分相当于对作品的反思,中西结合的一个反思

图8 剧院的coulisse

图9 中国古典园林的墙

图10 我的树阵

其共通之处在于都是层层叠嶂,让人无法一眼洞穿,游人需要改变路线改变视线做到移步换景。

高老师对我final presentation的评价很高,a piece of art , are you design with less? You as a master student I am very impressive! 之后中场休息还特意过来再次表达喜欢我的作品印象深刻,以及所有汇报结束后再次表达,因为设计的屏风一样的树阵相当于我的设计亮点,我本科做过古典园林设计,最后有给他看我的古园,粉墙黛瓦也是层层叠嶂,本来自己也以为做了个纯欧洲的几何设计,没想到其实和古典园林也有共通之处,看完后他非常高兴,说终于有个中国style的设计出现在studio了,为此他等待了足足10年,终于看到了。当时听到这些真的觉得学费全部都值了。其实我也非常惊讶于在这么一个设计中居然能够用现代景观元素表达出古典园林层层叠嶂的韵味。

第二个studio

第一个studio可能更想探索学生的创造力,第二个studio 其实更考验学生对区域的统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因为我第一次接触如此大的区域,1:90000选区,1:25000做concept,类似上海这么大的区域做spatial concept,然后一层层深入到1:5000landscape design,再到1:1000的detail design。

这次的主题是heritage和slow land, 用景观手段吸引游客改变单一的农田经济模式,游人不能极速增长,要规划慢性系统代替汽车出行,新能源的使用等等,在够sharp情况下统筹越多的层面越棒。最让我们头疼的当地的heritage所谓的遗产是当没有大坝情况下,在北部的省份,他们堆高土壤,大约3-7米以抵挡潮汐并形成一个社区的存在,称之为”terp”但是后来建造大坝后,这种土丘不再重要,由于这些土壤特别肥沃,甚至挖走卖到土壤贫瘠的中部省份。所以所有的中国学生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感觉无从下手。不能过多改造,因为是文化遗产,但是不改造又丝毫不起眼,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地上的微小高差而已。

后来随着设计的深入,渐渐明白对我所选的这个区域来说,其实不需要对土丘进行过多干预,只要把规划好人的景观体验,terp 博物馆如何安放和周边连接,人们如何逛完后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其实这也就高伊策老师一直强调的景观介入(design intervention)来激活一片没有生命力的区域。整个studio设计过程其实有些紧张加痛苦,一开始确实很难把控尺度,而且设计需要考虑方方面面比如能源、城市基础设施,水系,大坝等等,你融合越多层次,合理整合,就得到更多point. 而且因为这块地又有特殊的特性:1是现在以经济主导的高密度农业,畜牧业景观可以用最多10%的土地用于recreation ;2是当地历史文化和历史遗留村镇,不能大动干戈;3是有些同学临海区域大坝不能改造。在等等限制条件下进行区域设计,从spatial concept design 到landscape design到details design都不能脱节,需要一条主脉贯穿。

老师介绍设计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在spatial concept design 其实是从地图上一块小地方出发(可能是当地的火车轨道,或者一个水系),然后你发展自己的概念,可能地块无法兜住你的概念,你就一点点调试,扩展地块,是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从而形成spatial concept design。而在接下来的阶段,是一个一层层zoom in 的过程,具体的表达出你的概念,然后继续调试你的地块,从大到小,让它结合你的概念。这里说的概念,更像一个设计的出发点。这次studio设计最大的收获就是,景观设计不再是设计框定的地块,而是你会跳脱出固定思维,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这个地块,有更加宏观的切入点。

必然你看到一条高速公路,会想这条公路给我的地块带来什么,我把它往哪里挪一挪或者拆除或者加一段会有怎样后果,这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过程,设计师一点点调试而达到设计目的。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生活

荷兰的生活还算惬意,周末用来充分休息,整个城市的节奏都很慢。自行车系统特别发达,每个人都骑自行车还有专门的车道,交通十分便利。在街上你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老教授骑着老老旧旧的自行车,但是速度惊人。人们都比较热心,非常有礼貌,有时候走在路上会和你说hello,是比较有爱的国家。在荷兰英语普及率非常高,他们切换荷兰语和英语基本和我们切换方言和普通话一样。

我办理了周末免费卡,和博物馆卡,尽量让自己每周都出门了解逛逛博物馆了解荷兰。虽然荷兰没有支付宝,但是银行卡刷卡免密支付也还算方便。上厕所需要0.5-0.7欧,但是都比较干净。

荷兰多雨多风,雨伞是没有用的,雨衣可能不如带帽衫或者冲锋衣靠谱。这边冲锋衣也比较多款式,价格比较低。电子产品比较贵,建议在国内购买。荷兰物价还是挺高的有很多日用品会比德国高出一倍。荷兰水质比较硬,然后是水龙头直饮水,在这边买个滤水壶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欧盟国家,可以趁着假期去别的国家旅游,比如临近的德国,或者稍远的西班牙。

在留学的这段日子里我所接触的荷兰人都比较善解人意,在学习当中中国留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在设计能力方面来说中国学生是比较强,往往能有一些很新颖的设计,所有我们也应该有自信,既然在当下那就尽量了解这里文化,做好自己。END

非常感谢郑芳艺同学的这次求学之旅的分享,有关于学校的学业规划也有自己在留学路上的感悟,希望各位在留学的朋友们不忘初心,做好自己。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