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为小伙伴们介绍过香港理工大学的设计学专业下的IBD创新商业设计专业,对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申请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相信你对于这个专业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很多对交互设计专业方向感兴趣的申请者也都会把香港理工大学作为自己的申请首选,对应的方向就是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智能系统设计专业。那么ISD到底是学什么呢?又该如何准备它的申请呢?这篇文章马克笔设计留学的Darren老师将会为小伙伴们详细解读。

01.专业介绍

智能系统设计(ISD)是一门以跨学科为核心,将设计和创科(STEM)领域知识融为一体的全新专业。该专业融合智能科技、系统理论和创新式设计方法,通过整合、调和不同系统达至创新的目的。ISD以加速发展由人工智能、工业4.0、机器人和AIoT(AI+IoT)等前沿科技及流程赋能的先进产业为己任,旨在实现「产业转型层面的创新」。

ISD适合那些对用户和技术有热情,对未来有好奇心,并渴望通过设计来塑造未来的学生。原则上,ISD向所有背景学生开放申请,他们可以在这个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巧妙的创新;他们具有全球视野;他们愿意并能够识别 “邪恶 “的挑战;他们渴望成为未来变革的推动者。ISD的前身为MDes(交互设计)专业,学生能够从专门定制的技术学习环境中受益。拥有设计(交互、用户体验、图形通信、产品或工业)、STEM、通信、甚至心理学或人类学学士学位的申请者会发现,ISD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最佳垫脚石。

02.专业介绍

智能系统设计(ISD)是由直接支持ISD工作室和实验室研究的密集教学科目组合而成,ISD工作室采取各种形式,包括个人工作和团队合作,以及自发的和外部赞助的实践项目。实验室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参与 “真实世界 “的研究项目,接触到通常比课堂教学材料更注重研究、技术更先进、更注重实践的实验室设备,并与该领域更成熟、更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除此以外,还有一系列的选修课,可根据个人兴趣定制学习经验。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在工作室环境中工作。

智能系统设计(ISD)为期一年共3个学期,要获得设计学硕士学位,学生必须成功修满共计36个学分。必修的共同科目6个学分,必修的专业科目15个学分,选修科目15个学分(12个学分来自选修库A,3个学分来自选修库B)。

03.申请要求

智能系统设计(ISD)对于申请者的要求为设计学或者STEM工科想干专业背景,如通信、心理学等学科。从过往的申请案例来看,ISD方向对于申请者的工作经验并没有要求,接受应届生的申请,因此如果你现在还是在读的状态,那么不需要太担心。和之前接受的IBD创新商业设计专业不同的是,ISD对于作品集是强制性要求,无论申请者是什么背景都需要提交作品集。

申请截止时间
早申请截止12月10日
第一轮截止1月21日
第二轮截止3月11日
第三轮截止4月30日

申请材料要求
学位证明(在读证明)
毕业证明
成绩证明
均分证明
打分体系证明
语言证明
作品集
个人简历
动机信
推荐信

语言要求
托福总分不低于80分
雅思总分不低于6.0分

作品集要求
一般来说,申请者的作品集的内容可以包括所做的最先进的设计。港理工对自创的、实验性的和商业性的作品中的概念发展过程感兴趣。建议申请者用简洁的描述自己作品集中的项目,同时尽可能指出你的项目参考资料并说明项目类型–它们是个人项目还是团体项目。对于团体项目,你必须清楚地说明你在创作过程中的角色。申请作品集需要包含你最好的项目,建议包含4-6个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包含一些简洁的描述,同时说明项目类型,如果是团队项目,那么需要注明你在此项目完成过程中具体负责的内容和做出的贡献。最终提交一个不大于10mb的PDF文件即可。

智能系统设计(ISD)适合对交互专业方向感兴趣的申请者,同时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也就是编程语言能力,因此建议利用本科课程、选修课或者课外课程进行这方面的提升和学习,会对提升自己的录取率大有帮助。

以上就是由马克笔设计留学的Darren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香港理工大学智能系统设计(ISD)专业的介绍和申请要求解读,对于港理工的申请难度大家要有清晰的认识,早准备早申请,希望大家都能收获自己的心仪院校的offer。

如果你对于设计专业留学院校有其它问题,给我们留言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了解更多香港地区大学设计专业信息
又一所香港顶尖院校推荐,人工智能+交互还不够吸引你吗?
香港理工大学本科设计学申请最新指南
港理设计大变天,新方向有没有你的心头好
来香港读交互吧!一起了解港城创意媒体专业
香港理工大学IBD创新商业设计解析
无工作经验申请港理工?一起了解这个专业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