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很多同学都会问:如果我是双非背景可以申请那些顶尖院校吗?它们接受跨专业申请吗?在之前的公众号(马克笔设计留学)里有很多文章、很多视频帮同学们解答过这些问题,但依旧会有同学犹豫、不自信。

今天我们采访到的张同学,他从双非到皇家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从工业设计到智能服务设计的申请与转变,相信可以更好地消除屏幕前你们的疑问与犹豫,让我们一起看看张同学的申请故事吧~

Natt:你最初的留学动机是什么呢?
张同学:说实话是因为我保研失败了。我本科是一所普通双非院校,均分成绩只有84左右,虽然我成绩不是很高但还是获得了很多国际上的设计奖项比如:德国IF学生设计奖、红点奖、欧洲的产品设计比赛、美国的设计金奖、亚洲三大设计奖都拿到了奖项,国内的学科竞赛也都拿到了。这些奖项在考研的时候可以加很多分数,但最后成绩上差了0.0几分所以与保研擦肩而过了。


失败以后我选择去留学,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是那种特别会考试的人,希望可以出去看一看;另一方面我本身参加的比赛比较多,保研的时候也做过一版作品集,可能会对留学有一些优势。

Natt:可以说一下你大致的申请时间线是什么样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收到offer的?

张同学:考研结束后大概是23年9月份有留学这个想法,10月7号上的第一堂线上课,经过了11月、12月再到24年1月初,我完成了整个作品集的制作。这段时间,我的整个状态就是白天有时候上课,然后去做作品集,晚上学习雅思,三个月就把作品集和雅思同时做好了。

我卡着1月18号香港理工大学的节点递交申请,像皇家艺术学院、拉夫堡大学基本上英国的一些院校都是在1月15日到2月份之间陆续递交的。港理工的offer真的很难等,1月中旬就递交申请了4月才收到面试通知,面试结束以后七天拿到offer,这中间等了三个月。

Natt:你拿到了皇艺和港理工的offer,最后为什么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呢?

张同学:一开始我觉得皇艺的Design Futures专业有点玄学,后面我跟一些学长学姐了解这个专业以后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所以这两个学校之间刚开始我还是有一些难决定的。

从两个专业方向看的话,我了解到一些皇艺的学长反馈,设计未来是一个比较有实践性和落地的专业,它只是利用未来设计这个方法去进行学习。但是主观来说这个专业的教学配置有点迷,专业负责老师是皇艺IDE项目的带头人,还有一位机器人学科的负责老师,还有服务设计老师和产品设计老师以及社会创新设计的老师教学,整个专业的老师非常多元化,但这个专业才开第二年我还是有点不太放心。

我的个人职业规划是未来想要往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方向进行研究的,但是皇艺的未来设计专业更多的是教一些方法和战略思维,不会有很多涉及到服务设计和用户体验这方面的内容。经过斟酌以后我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

Natt:那港理工最打动你想要选择它的点是什么?

张同学对我来说港理工最宝贵也最打动我的就是它每个项目都能够和政府或者一些相关企业去合作。这个专业会提供一些实时的机会给我,相当于我读完这一年,可以很快的去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

我现阶段学习的是一套很模糊的逻辑或者说是一个设计框架。而港理工会更注重数据分析和严谨的科学分析,对我个人而言现在还不是对UX很熟悉,所以港理工可以帮助我更加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Natt:你参加了港理工的面试,可以分享一下面试经验吗?

张同学:为了准备港理工的面试我从小红书和网络上搜索了所有港理工智能服务设计专业的面试问题,提前罗列出来把它做成了一个word文档。拿到面试通知以后跟Natt老师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的过程,模拟完以后也大概知道自己想要展示的是什么,同时也知道大概会被问到什么样的问题。参加面试以后验证了他们的问题真的非常非常随机!整个制作作品集的过程都是很愉悦的

Natt:在你整个作品集当中,最感兴趣的项目是哪个?

张同学:有两个项目我挺感兴趣的。之前本科的时候我没有做过太多关于用户测试和用户访谈的内容,所以我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儿童清洁习惯培养的系统设计,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进行用户访谈和用户测试,有一个迭代的过程让我觉得自己确实在做设计,并且跟用户有一个共情的沟通之后我会觉得这个东西能够帮助他们,他们还给予了一些正面反馈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第二个项目是关于一个中医馆的项目,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因为这个项目不是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去设计的,而是从一个运营第三方平台的角度去进行一个服务系统的创作。这其中运用一些所谓的生态思维、去思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过程让我觉得比较有趣,这就相当于自己在描绘一幅自己的一个商业项目板块。

Natt:你参加了这么多比赛,你觉得比赛的准备思路和作品集的准备思路有什么不一样?

张同学:其实在我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我们双非院校的完全不同,我们比较在意一些所谓的技法、创意,而他们更在意的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个严谨性包括前期调研的一些严谨的方法,在意项目的真实来源,必须去验证项目的想法。

反过来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怎样去科学管理整个创作过程,主要还是偏向验证和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学习的比较多。

Natt:在你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呢?

张同学:整体做作品集的过程还是很愉悦的,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要说难的地方就是我们前期调研的非常广泛,有非常多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题,那究竟要怎么去解决或者是我们应该解决哪些人的哪些问题,这就是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定量分析后去进行权衡的。

还有就是我做儿童清洁习惯培养这个项目的时候需要找5-7岁的儿童去做访谈,前提是要说服家长配合做这个用户测试,在这种不熟的情况下要去说服陌生人虽然有点难但还是很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愿意帮助我们去完成这个测试。

Natt:申请过程有没有特别焦虑的时刻?

张同学:说实话我觉得在做完作品集的那一刻没有人比我更牛了!因为我看到这套作品集的时候,里面包含了我本科的造型能力、设计能力、输出能力,再加上现在我的科学方法,整个设计的框架逻辑,拿到offer应该十拿九稳。

但到后面我收到了GSA、皇艺的服务设计拒信,又开始怀疑自己了:是不是自己好像不太行?包括等待港理工面试的那段时间,都处于一个非常焦虑的状态。

对我来说有两种缓解焦虑的方式,第一个就是直接跟Natt老师、Darren老师说:怎么办?我现在还没收到offer?就是直接跟别人倾诉。第二个就是反复看自己的作品集,因为每当回看作品集的时候就会了解到自己当初做作品集过程中所掌握的东西,这个时候就会想我已经会了这么多东西,呈现出这么多内容,如果TA不要我就是TA眼光不行一个非常自信的状态,给自己一些正向暗示。

Natt: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吧

张同学:第一点从时间上来说,越早递交越好,早点完成作品集,早点考语言,早点准备文书材料。

第二点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就是要发挥自己本科的优势,我的作品集有两个项目还是跟工业设计非常相关的这里就是要展示自己的一个优势,让学校看到你的优势,知道你能能给申请专业带来怎样的优势,不要申请服务设计项目就一味的只做服务设计相关的。

第三点是我本人强烈建议准备留学的同学进行一两段实习工作。因为我跟申请上港理工还有皇艺的同学聊天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有一段比较强的实习经历。特别像港理工来说它就很在意你的实践能力,今年也招了很多有工作、实习经验的人或者是已经创业开工作室的申请者。

还有就是多去尝试一些新兴的东西和不同的方向,大学四年我就是在探索自己适合哪条路,不要把自己限制住

最后的最后

在我面试的过程中,一共是两个老师面的我,一个是系主任一个是关于设计调研的老师。我感觉港理工的老师还是比较认真看作品集的,因为在面试的时候学校会匹配某一个方向的老师去面试,我的调研内容很多,所以会有一个专门去研究设计调研的老师面试我。

就像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共情能力的人,他就会问:你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可以举个例子吗?后面还会问道:你觉得工业设计具体给你带来哪些优势?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从事服务设计专业?等等非常随机和有针对性。

除了应对这些问题以外,态度要自信且真诚。前期搜罗了那么多问题进行了模拟面试,就是要相信自己是没问题的,当你面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不要硬说太多了,因为面试的老师的问题从浅到深层层递进问到你答不上来为止,我就直接说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这样老师就知道你的level在哪里了,也不会为难你。你不要为了回答而回答去瞎讲。


感谢张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就像张同学最后分享的那样,不要限制住自己,留学也好,考研也好,走出不同的道路,希望张同学的港理工求学之路一帆风顺!下期采访见!

(想看张同学的真面目记得看完整采访啊)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