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留学申请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那么Jiaxin的故事,或许更像是一场“稳步前行的长跑”。
这一次的采访也很特别,我们第一次线下访谈节目就请到了Jiaxin同学(文末可看完整视频✋️)。也是我们的第二次线下见面,在出国前的最后一周,她带着真实的焦虑与期待,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申请心路与未来展望。希望她的故事,能给同样在迷茫中的同学们一些启发。
一起来看看Jiaxin同学的申请之路吧!


Natt: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Jiaxin:大家好,我是Jiaxin,今年刚从天津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现在跨专业申请服务设计,即将去丹麦奥尔堡大学读服务系统设计。

Natt:那先回顾一下你的申请时间线吧~
Jiaxin:我在大二上学期就确定要出国留学,大二下学期就联系了马克笔设计留学,开始着手准备。还去过一次线下工作室,后续就在一直上网课。
但我的申请周期特别长,从2022年一直持续到2025年1月才完全结束。
主要原因是我有拖延的习惯,中间还停下来休息过一段时间。不过整体推进的节奏我挺满意,没有高压的时候很符合我自己的节奏。
Natt:虽然周期比较长,但我们整体准备的过程属于稳步推进,还是很愉快的。那你的申请是什么时候递交的呢?
Jiaxin:我从2024年11月开始递交,因为米兰理工大学是我投的第一所学校,截止时间比较早,我赶上了早鸟申请。之后从年底一直到25年的2、3月,陆续提交了九所学校的申请。
奥尔堡大学其实是我后来临时加申的院校,没想到最终成为我的去向。

Natt:哪些学校给你发了面试邀请?
Jiaxin:收到了金匠的面试,拉夫堡大学直接给了offer,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转型设计发了offer,服务设计专业也有面试,但我错过了。
Natt:整个申请过程中有什么难点吗?
Jiaxin:我觉得整体还好,唯一赶的是米理,因为是第一个投递的学校,还赶了早鸟提交,那时候是我作品集生产力最爆棚的时候,基本熬夜完成,虽然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东西吧。
Natt:投递申请后,最终收到了哪些offer?
Jiaxin:我递交申请的半个月后,12月份就先收到了拉夫堡大学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User Experience and Service Design)offer。起码有学上了。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25年3月我收到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设计:拓展实践(MA in Design:Expanded Practice)和用户体验工程专业(User Experience Engineering)的offer,还面试了EP,我觉得自己表现一般,但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自己更想去的用户体验工程专业的offer,一周后EP的offer也来了。
4月收到了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设计创新和转型设计(Design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sign)的offer,两天后又有GSA服务设计面试,但当时已经四月份了,我也不是很想去格拉斯哥了,还发微信跟Natt老师说要不不面了吧,Natt老师还劝我说申请费都交了,哪怕后面有offer了也可以非常潇洒的把GSA拒了。就当刷一个成就。好不容易我下定决心要去面试了但错过了没有参加。
后来就等米理的结果,等待期间三四月份投递了奥尔堡大学,其实我当时已经不焦虑了毕竟拿到了金匠的offer,五六月份的时候拿到奥尔堡大学服务系统设计(Service System Design)的offer,和米兰理工大学的拒信。






Natt:为什么最后加申奥尔堡大学?
Jiaxin:最初选校时冲着高排名去选的,优先考虑英国的院校,再加上北欧。但我不太喜欢天气太冷的地方,本人特别需要阳光,所以北欧只申了一两个,也不是特别想去。
后来考虑到英国毕业后留下来的政策不友好,而北欧的学费低、截止时间很晚,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申请,再加上奥尔堡大学的这个服务系统设计我很喜欢,就加申了奥尔堡大学,没想到拿到了offer。
Natt:那你这次的作品集都有哪些内容呢?你还记得吗?
Jiaxin:第一个项目是关于电脑小白修电脑的交互产品设计作品,我记得我们画了很丰富的用户旅程图;第二个项目是帮助备考的服务设计项目;第三个是带传感器的交互小装置,还有一个视觉生成的交互装置,用了processing很有趣。第四个是面向未来的社会创新概念设计,主题是戒瘾,这个戒瘾也不能叫戒瘾,是未来大家对于上瘾成瘾戒瘾这个事情的一种未来的畅想和反思,最后还放了一点过往视觉传达方面的内容进去。
我今年毕业设计是关于高速公里的服务设计,做成了一个app,为了提升游客在服务区的服务流程,让这个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是我们当时去新疆采风想到的选题,其实做的不是很深入,我觉得还行结合了自己的眼界洞察,很好玩。
时隔一年再看我的作品集,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深度,最后能呈现出这个样子我也没有觉得:哇这个项目太牛了,我怎么能做出这样的项目!我从来没想过,心态上就觉得还行吧,凑合吧。


Natt:在申请准备期间,除了上学和做作品集,还做了什么?
Jiaxin:大四上学期实习过一段时间,其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实没做什么特别多的事情。
我的实习工作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开办的一个非营利机构,并设立在北京大学,算是中国的办事处或者叫宣传处。这个NPO机构就叫“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我们的行动名是“翡翠丝带行动”。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视频剪辑,帮助做活动物料,也会参与活动现场。经常会去一些市集、酒吧联合宣传乙肝等等,工作很杂但有趣。
Natt:这段实习对你的成长、申请或者是个人有帮助吗?
Jiaxin:对我个人而言,收获很多。这是我的第一段实习,我觉得很有意思,整个工作氛围非常难得,我们办公室里面只有两个不算是leader算是coach吧,大家都是很平等的关系,也没有什么压力,氛围轻松。
对我个人的帮助,我觉得不大,因为我分内的工作就是剪视频,title也不是很重要,我的一个coach曾在北欧留学,他建议我多申北欧学校,跟我说了好多好处,这也是我加申奥尔堡的原因之一,也是受他的影响。
Natt:刚说到跟着机构去酒吧宣传,跟你的兴趣爱好有关吗?
Jiaxin:我比较喜欢音乐,很喜欢现场音乐,经常会去live house,各种各样的音乐现场,还挺好玩的。


Natt:还有十多天就要出国学习了,现在心情如何?
Jiaxin:我现在是有些焦虑,本身我不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但现在是因为丹麦租房太难了,我现在还没找到房子,这是唯一的压力。
我还在努力找着,同时舍不得家人和男朋友。但也很期待,看过学校的课表,有开学和结束的party,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其他的就顺其自然。
Natt:那对北欧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吗?
Jiaxin:奥尔堡大学的服务系统设计专业在哥本哈根校区,不在奥尔堡本地,而且学校临河景色也很美丽。老师刚刚也跟我说了马尔默物价比哥本哈根低,很多人去那边购物或理发,旅游也会方便,这些让我很期待去购物。
同时我也想留在北欧,感觉那边会比较自由一点,而且工资比较高,国内的就业市场也不太好,虽然全球都不太好,但我想要去不那么卷的地方。我也知道北欧不好留下来,但我想要尝试一下,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
Natt:毕业后有什么规划吗?
Jiaxin:目前有两个方向:第一个选择是毕业后先工作,争取留在当地;第二个是工作两年再读博士,因为我很喜欢读书,也喜欢高校的氛围,虽然之前我的工作氛围很轻松,但其实我对工作还是有点恐惧的。
Natt:你有想要读博的方向吗?
Jiaxin:读博的方向还没想到,我整个前面的方向还是迷茫的,因为我是一个很多变的人,想要去尝试不同的领域,读博就申请自己喜欢的吧,可能还是设计方向,但现在不确定,走一步看一步吧。

Natt:回顾申请过程,你觉得自己的心态或者思维上有什么成长和变化吗?
Jiaxin:如果说从大一到毕业是一个阶段的话,决定留学是个转折点,其实我一直都很恋家,甚至小时候为了回家一天翻墙逃学过两次,但这次选择出国,说明我变了。
其次是思维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我看待设计、艺术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最初做作品集包括在作品集推进过程中,我比较看重表面的东西。现在我偏向了工科的思维,不完全是但更注重逻辑和条理,甚至会提前规划。之前跟别人说话或者小组作业的时候,会比较随意,有灵感迸发出来,我就说“这样这样”就好了,现在会罗列出123,会不自觉地开始定一个日期,像Natt老师在辅导作品集的时候那样。
还有一点就是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我是在大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这个变化,刚开始做作品集的时候,我是真的不敢说话、不敢表达,可能因为我的思想没有很深刻,所以不敢透露自己的想法。
但慢慢的,无论是实习还是作品集推进的时候,这个想法成不成熟或者有点无厘头,我都开始愿意表达,这点我觉得其实挺好的。

Natt:有什么想对一年以后的自己说?
Jiaxin:勇敢做你自己,你很好,你很棒,加油!接受意外,降低期待。

Natt:给还没准备留学的同学一个建议吧!
Jiaxin:选题时不要纠结,有比没有强,实在担心质量,就用数量取胜。当时准备的时间比较早,有两个app的选题,都做出了产出,这个时候就可以二选一,选择最好的放进作品集里。
Natt:还有没有其他建议呢?
Jiaxin:首先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虽然你可能会改变想法,但这关乎到选校,一定要想好。我当时选校不坚定,觉得回国也可以,留在那边也可以,所以才想按照高排名进行选择的。但后面我申请了很多学校后才坚定自己想要留在那边,可是很多学校的申请期都过了,我就只能选择北欧的学校了。
如果想要移民,可能不是很需要去英国那种高排名的学校,如果你喜欢一个地方,想换一种方式生活,那就想要去哪个地方就去申请。
其次,不要焦虑,早点准备最重要。我身边的朋友在做作品集的时候就很焦虑,所以时间也是一点。我原本打算大三再开始,但有朋友大二就准备了,跟我说时间再长,价格都是一样的哈哈哈。后来事实证明早准备学到的更多,心态也轻松。而且音乐也帮助了我很多,所以找到一个兴趣爱好也挺重要的。
刚开始我也很迷茫,找了老师制定方案但我完全看不懂,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都不清楚什么是交互,但后面慢慢做着做着,一步一步来,这个东西就出来了。感谢Jiaxin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在看这篇采访的同学都可以不要害怕变化,勇敢向前看,下期采访见~
Jiaxin完整采访视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