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南洋理工大学的游戏设计、艺术与技术硕士(GDAT)是一个一年制的跨学科项目,目标是培养能够同时掌握艺术创意和技术实现的“技术艺术家”。在AI和新兴技术快速重塑游戏行业的背景下,单纯懂设计或懂编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需求,行业需要能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推动创意落地的人。

课程既覆盖视觉设计、沉浸式体验、交互创意,也涉及AI生成艺术、实时渲染、元宇宙建模和数据可视化,强调项目驱动和行业合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完整作品集,并快速衔接业界。

这个专业特别适合想跨越艺术与技术边界的人申请:比如有设计或美术背景、希望提升技术与AI能力的同学;有编程或计算机背景、想增强艺术与交互思维的开发者;或者已经在游戏行业工作、想在AI、VR/AR和元宇宙等前沿方向深造的从业者。

无论是游戏开发者、数字艺术家还是交互设计师,如果你希望未来成为能够整合创意与技术的跨界型人才,GDAT都能提供理想的平台与加速发展的路径。

GDAT就读学制为期一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五门课程。

学期时间课程设置
第一学期8月-11月2门核心课程+3门选修课程
第二学期1月-4月3门核心课程+2门选修课程

Principles of Game Design

游戏设计原理

  • 这门课就是打基础的,主要让你搞清楚“一个好玩的游戏到底是怎么构成的”。比如:目标怎么设定、玩家怎么玩才有参与感、界面要怎么设计才直观、奖励机制和反馈怎么安排才能让人停不下来。学完之后,你不仅能自己做出小型原创游戏,还能学会用行业里常用的“行话”,方便以后和美术、程序这些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Art-Tech Collaboration

艺术与技术协作

  • 你会跟不同专业的同学(比如有人更偏艺术,有人偏技术)组成小队,一起做一份游戏提案。分工很明确,有人负责概念和美术风格,有人管玩法设计,也有人写代码、做demo。最后大家要一起做展示,搞出一个未来可能升级成毕业大作的完整想法。重点就是学会怎么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各自的技能拼起来。

Games for Society

社会向游戏

  • 这门课有点特别,它不是让你只想着“怎么让玩家开心”,而是把眼光放到社会应用上。比如游戏怎么用在教育、训练、医疗、公益、社会创新这些场景。你要研究社会里哪些地方需要游戏的介入,然后想办法设计一个原型。说白了,就是让你意识到游戏不仅是娱乐,它还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人机交互

  • 这一门更偏用户体验(UX)。它教你怎么做一个“好用”的交互系统,界面清晰、操作顺手、符合人的习惯。内容既有理论,比如认知模型、交互范式,也有实操,比如做交互原型、用例分析、可用性测试。学完这门,你不光能做游戏,还能做各种用户友好的数字产品,这对以后去做UX设计、交互开发都很有帮助。

Capstone Project

毕业设计

  • 要真正做出一个完整的可玩游戏,从美术、机制、程序到打磨都要上手。整个流程完全模拟真实游戏公司的开发管线,让你体验一次“从提案到成品”的完整过程。到这一步,你会很直观地感受到,游戏开发就是一个大型团队运动,单打独斗根本行不通。

除了以上必修课之外,NTU还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第一学期的选修课就是把“创意、美术、技术、趋势”全都覆盖了,你可以根据自己未来想走的方向来挑。想走美术方向:选 Art and CreativityModelling and AnimationAI Generative Art。想走技术方向:选 CodingGame AI。想走策划/行业研究:选 Emerging Trends in Game Design

Foundation for Art and Creativity

艺术与创意基础

  • 这门课主要是打美术底子,教你怎么把脑子里的创意变成能打动人的视觉效果。会学创意思维、视觉发展,还有一点动态的原理。简单说就是帮你练手感和想法表达。适合以后想走 美术/视觉风格设计 的同学。

Foundation for Technology and Coding

技术与编程基础

  • 完全没写过代码也不用怕,这门课就是给新手准备的。主要是学编程思维、算法这些基本功,让你能动手写点简单程序,理解“游戏是怎么靠技术跑起来的”。适合对 程序/交互开发 感兴趣但还没经验的人。

Modelling and Animation for Games

建模与动画

  • 这里就是做“游戏里的东西”,2D小人、3D模型、贴图、简单动画,甚至还有动作捕捉。最后你会做出一套能用在游戏里的素材,算是你的小作品集。比较偏向想走 角色建模、场景设计、美术制作 的同学。

AI Generative Art

AI生成艺术

  • 现在最火的AI也在这里有一门课。你会学怎么用AI生成图像、文字,怎么去引导它出效果。除了玩工具,还会聊AI的优缺点、原创性、伦理问题。适合对 AI + 创意 感兴趣,想站在前沿玩新东西的同学。

Emerging Trends in Game Design

游戏设计新趋势

  • 这门课更像是“行业观察”。会看现在和未来的趋势,比如AI、沉浸式技术、赚钱模式、平台变化,还有新兴的游戏类型。说白了就是帮你跟上行业节奏,知道未来往哪走。适合对 策划/产品/行业发展 感兴趣的人。

Game AI

游戏人工智能

  • 这门课是纯技术流,讲游戏里的AI怎么做,比如角色导航、物理模拟、智能动画这些。需要一定数学和编程基础,不然可能有点吃力。适合想走 程序/AI系统开发 的同学。

第二学期的选修课更偏向进阶应用,重点在沉浸式体验AI技术VR/元宇宙和数据分析。如果你想走美术方向:推荐 Modelling for Metaverse、Immersive Design Environment。想走技术方向:推荐AI Driven Graphics、Virtual Reality and Neural Rendering。想走策划/数据研究:推荐 Visualization、Immersive Design Environment。

AI Driven Computer Graphics and Visualization

AI驱动的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

  • 这门课教你用AI和算法来自动生成游戏素材和行为,比如地图、关卡,甚至角色的动作逻辑,还能实时把数据可视化出来。重点是学会“自动化+AI”,让开发更快更高效。适合对 AI生成内容、程序化游戏开发 感兴趣的同学。

Immersive Design Environment

沉浸式设计环境

  • 这门课围绕“沉浸感”展开,研究怎么通过视觉风格、剧情叙事、声音氛围、反馈和奖励等手段把玩家“拉进”游戏里。最后你要用游戏引擎做一个3D沉浸式环境,不管是VR、AR还是手机游戏都可以。适合以后想做 关卡设计、沉浸体验设计、AR/VR内容 的同学。

Virtual Reality and Neural Rendering

虚拟现实与神经渲染

  • 这是一个偏硬核的课程,讲VR的数学和算法基础,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图形学,再加上硬件和软件实现。目标是让你理解VR的底层逻辑,并能开发实用的沉浸式应用。适合数学/编程底子不错,想走 VR开发、技术研究 的同学。

Modelling for Metaverse

元宇宙建模

  • 这门课专攻3D建模,重点是适用于实时渲染的沉浸式环境(VR/AR/元宇宙)。会学多边形建模、NURBS、细分曲面这些技术,还有新兴的计算机视觉和AI建模方法。最后你能做出细致又高效的3D资产。适合以后想走 元宇宙开发、沉浸式3D美术 的同学。

Visualization

可视化

  • 这门课是把复杂数据用图形和交互方式展示出来,让人一眼就能看懂。会结合游戏里的数据分析,比如玩家行为、玩法机制、制作流程,也能延伸到商业、社会学等领域。你会学到视觉设计原则和高级可视化技术。适合对 游戏策划、数据分析、玩家研究 感兴趣的同学。

Game Design, Art and Technology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非常注重“理论+实践+合作”的结合。第一学期先让你打好设计和协作的基础,第二学期再扩展到社会应用和用户体验,最后用一个毕业大项目把所有东西串起来。这样下来,学生不仅能自己做出作品,还能有团队经验,跟业界的工作模式直接对接。尤其是“Games for Society”这门课,挺有前瞻性,说明学校不只是想培养会做娱乐游戏的人,而是希望你能把游戏思维放到更广的场景里去。

下一篇文章,马克笔设计留学将会继续介绍该如何准备相关材料,申请Game Design, Art and Technology专业,包括学术材料、申请文书、语言和作品集等材料,欢迎持续关注~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