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理工大学的Master of Design(MDES)设计学硕士项目持续受到来自全球申请者的高度关注。其课程设置跨越技术、商业、人文与空间设计多个维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作为亚洲设计教育的领军院校之一,港理工在QS全球艺术与设计专业排名中常年稳居前列,其申请难度与录取标准亦在逐年提高。尤其在中国大陆地区,该项目被视为申请难度最高的设计类硕士之一。
本期内容由马克笔设计留学工作室的Darren大轮整理撰写,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大家提供全面解读:
- 香港理工大学MDES四大专业方向介绍与适配人群分析 。
- 最新官方时间线与申请周期建议 。
- 所需材料准备清单与注意事项详解 。
- 针对不同背景(如双非院校)申请人的策略性建议与提升方案。
01.四大专业方向:你适合哪个?
香港理工大学MDES设计学硕士项目设置了四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背后的逻辑、课程设计、能力模型和职业导向各不相同。申请前,建议小伙伴必须充分理解各方向的定位,结合自身背景进行精准选择。
1.IBD – 创新商业设计(Innovation and Business Design)
推荐背景:设计 / 商科 / 工科 / 社科类专业,建议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IBD 是全球首个聚焦“设计驱动商业变革”的研究生项目,以跨学科方式培养具有战略视野、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商业设计人才。它不仅强调理论知识,更注重以真实产业项目推动实践型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组织变革与领导力。
培养目标:
- 构建系统性跨学科知识框架,融合设计、商业与技术。
- 掌握企业创新、服务生态系统、可持续战略等方法。
- 具备基于设计思维的变革领导能力。
- 参与行业合作、区域研究、创业孵化实践。
适合人群:
- 有一定年限的产品经理、服务策划、创新咨询从业者。
- 对创业、商业设计、系统创新感兴趣的跨界型申请者。
- 想结合设计与战略管理、开拓创新商业模式的年轻领袖型人才。
2.ISD – 智能系统设计(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推荐背景:STEM(工科、计算机、人工智能)、设计(交互/产品)、心理学、传播学
ISD 结合了AI、系统思维、交互设计与人机研究等多个前沿科技与设计领域,是为应对未来产业结构转型而设的创新方向。项目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前沿技术理解 + 设计主导能力的多元化设计师。
培养目标:
- 掌握AIoT、工业4.0、机器人技术等智能系统核心知识 。
- 具备未来技术趋势下的人本交互与系统创新设计能力 。
- 强化UX、IxD等方向的项目建构力与跨界沟通能力 。
- 树立伦理意识,关注技术在社会中的责任应用 。
适合人群:
- 工科/编程背景转型设计,具备一定可视化/用户研究经验者。
- 希望将设计融入智能产品、未来服务、数字平台的申请者。
- 对技术+人性+未来趋势充满探索欲望的创新型候选人。
3.SSD – 智能服务设计(Smart Service Design)
推荐背景:设计 / 商科 / 社会学 / 用户研究 / 管理 / 教育 / 公共政策等
SSD 是港理工在“服务设计系统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致力于为社会与商业系统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解决方案。相比传统UX,它更关注多主体协同、跨平台整合与可持续体验构建。
培养目标:
- 深入理解端到端服务旅程与服务生态系统架构。
- 应用系统思维构建可持续服务产品与商业模型。
- 与行业合作完成实际项目,包括金融、医疗、交通、政府等领域。
- 熟练掌握服务蓝图、用户共创、设计评估等关键技能。
适合人群:
- 关注服务体验、用户调研、公共服务创新的设计/社科背景同学。
- 有产品运营、交互设计、客户体验工作经验的申请人。
- 想投身于设计咨询、政策设计、社会创新等行业。
4.TED – 城市环境设计(Transitional Environments Design)
推荐背景:建筑 / 城乡规划 / 室内设计 / 景观 / 环艺等空间方向
TED 专为理解并应对当代城市与乡村空间变革而设,结合人文地理、生态环境、文化研究与空间策略,强调设计的系统性与社会性。项目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转型问题,也具备面向全球视野的空间干预逻辑。
培养目标:
- 建立对城市化与地方文化转型的综合理解。
- 以系统性思维提出基于社区、生态与可持续性设计策略。
- 关注“乡村—都市—数字化空间”三重融合趋势。
- 探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适合人群:
- 建筑、景观、城规等空间学科出身,希望通过设计手段参与社会议题者。
- 对社区共创、城乡治理、公共空间干预感兴趣的设计师。
- 想通过设计回应当下城市化挑战、环境危机与人文失衡问题者。
文字太多,看着头疼?一张对比图,快速了解四个方向。

特别提醒:建议只选一个方向申请!
虽然技术上可以同时提交多个申请,但学校会要求你填写一个表格确认“第一志愿”,同时申请多个方向有可能被视为“广撒网”策略,反而会拉低录取概率。

如果你对某个方向还有不清晰的地方,欢迎留言联系马克笔设计留学工作室进行一对一专业方向匹配评估服务,我们将根据你的本科背景、项目经历、语言与作品集准备情况,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申请方向。
02.申请时间节点与实操建议
2026年入学的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MDES)项目已于2025年7月2日正式开放申请,相比往年时间显著提前,申请周期拉长,竞争强度也随之上升。
根据港理工官网发布的信息:
时间节点 | 内容说明 |
2025年7月2日 | 官方开放申请入口(全校统一) |
2025年10月15日 | 第一轮申请截止(强烈建议在此之前提交) |
2026年1月15日 | 第二轮申请截止(部分名额所剩不多) |
为什么第一轮申请尤为重要?
根据马克笔设计留学工作室历年经验,第一轮申请批次(10月15日前)具有显著的优势:
- 面试概率更高:第一轮提交材料完整、质量优异的申请者,更有机会被优先安排线上面试。
- 名额尚充足:竞争相对理性,不同方向名额有限,第一轮相对更容易获得正面反馈。
- 材料补交更灵活:早申请留有沟通调整余地(如语言、推荐信等后续补交)。
实操建议:务必将语言成绩、作品集、文书材料、认证文件等,于10月1日前准备完成,为正式提交留足审查、格式调整时间。
马克笔申请规划建议表

申请时间线=竞争力边界线
我们始终强调:不是谁提交得快,谁录取,而是谁“准备得早,准备得稳”才有机会被录取。香港理工大学申请周期拉长,竞争持续升级,港校整体趋势是:早准备+个性化+高质量=成功录取。
03.申请材料清单与注意事项
港理工MDES专业在申请材料审核方面标准严格、结构清晰,对于每一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专业性都有明确要求。任何一项材料的不达标,都可能导致申请资格被延迟审查,甚至被直接淘汰。
根据马克笔设计留学工作室多年实际操作经验,我们将所有必须提交的申请材料分为四大类。
① 学术材料:反映学术能力的“基础门槛”
无论你是应届生还是已毕业的职场申请者,以下学术类文件必须准备齐全:

重要提醒:均分建议不得低于80分。 港理工未明确划定硬性标准,但根据近年申请情况,80分以下录取率明显偏低,尤其在ISD、SSD等热门方向上,建议目标设定在83分及以上。 如所在学校不主动出具换算表,可联系往届学长学姐获取样板,或联系马克笔设计留学工作室,我们提供样本模板参考。
② 文书材料:体现你“为什么被选中”
文书材料不仅是成绩单之外最重要的申请内容,也是展示你背景适配性、专业潜力和研究志向的关键通道。
1. 个人简历(CV)
- 内容建议:教育背景、课程成绩亮点、项目/实习经历、竞赛与奖项、语言成绩、技能工具掌握。格式建议:1页A4,英文学术风格,使用统一字体、简洁排版
2.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 字数要求:不超过一页(建议≤500字) 。内容包含,申请动机: 你为何选择港理工?为何选择该专业方向? 背景与经验: 学术/项目/实习/竞赛经历如何支持你的申请? 研究兴趣与发展方向: 想解决什么问题?关注哪些设计议题? 职业规划: 毕业后你的职业定位和长远目标是什么? 重点突出“与所申方向的匹配性”,例如申请SSD时要体现服务系统意识,申请ISD时强调技术能力。
3. 推荐信(2封)

推荐信不建议写得模板化或流水账,应突出申请者与设计思维、团队协作、项目实践等方面的真实表现。
③ 语言成绩:提交“合规线下考试”成绩单
港理工仅接受两类语言考试成绩,且必须为线下正式考试:

④ 作品集:决定你是否进入“面试名单”的关键一环
香港理工大学MDES项目对作品集的要求因专业方向而异,每个方向关注的侧重点、内容呈现方式和项目形式都有明确指导。盲目提交“通用版”作品集,会显著降低你的录取率。

为了帮助大家更精准地准备港理工设计学硕士(MDES)四大方向的申请作品集,马克笔设计留学工作室特别推出《Natt老师专栏:港理工MDES作品集全解系列》视频,即将上线!本系列将深入剖析各专业方向的审核逻辑,结合面试官视角,详解作品集中常见问题、不同背景申请者的策略优化路径,并提供真实案例拆解与模板建议,帮助你打造符合录取逻辑的高质量作品集。
欢迎关注马克笔设计留学官方账号,第一时间获取更新通知!
04.针对不同背景申请人的策略性建议与提升方案
不少同学在申请前会有一个共同疑问:“我是双非院校出身,还有机会申请上港理工设计学硕士吗?”答案是有机会,且我们每年都有成功案例!
但现实是,在同等条件下,985/211背景的申请者通常更容易获得初审通过,因此来自双非院校或非设计类背景的同学,更需要在申请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背景不决定上限,准备方式才决定成败。双非申请者若能展现出远超学历标签的实践能力与清晰职业目标,反而会因“逆势突围”而更受青睐。
关于港理工你还想了解的👇️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申请时间出炉:7月开放,10月早申截止!想冲刺港校的你一定要看》
《香港理工大学2025-2026学年本科设计学作品集要求解读》
《四封Offer到手,港理工IWT申请原来有套路?(内含实战经验)》
总之,港理工设计学硕士的四个方向各具特色,选择合适的方向是成功申请的第一步。想要脱颖而出,需要你尽早准备作品集与申请材料,把握好10月15日的第一轮申请节点。
如果你对哪个方向更适合自己仍有疑问,或者想要获取均分证明/打分体系模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根据你的背景给出建议。
如果你对申请还有不确定的地方,或者想知道自己的背景和想法适不适合申请,欢迎来找我聊聊(微信:1371857483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你评估、给你建议,一起把申请准备得更扎实、有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