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米兰理工大学是多少同学梦中的设计殿堂啊,今天我们采访的Zico同学,已经成功拿到了米理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专业的offer,将于2025年秋季出发前往意大利。然而,在决定出国前,他曾经历过一段长时间的纠结和选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独特的申请经历吧~

Natt:哈喽,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Zico: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没有正式的工作经验,但在本科期间一直在做创业项目,也算积累了四年实践经验了。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985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拿到了米兰理工大学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专业,以及拉脱维亚艺术学院、爱沙尼亚艺术学院和拉普兰大学三所学校联合的项目Service Design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s(简称SDSI)的offer。

Natt: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你的申请之路吧~

Zico:其实我从高中就有出国学习的想法,但由于费用问题一直搁置。研究生这个阶段也没想着出国,其他同学可能都在考虑QS排名,但对于我而言预算才是我的第一要求。

大二的时候我来马克笔线下工作室上了一节试听课,后续没有推进,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觉得大二去考虑大四的事情有点过早,自己还没玩够。真正开始准备,是从大二疫情解封后。2023年6月正式跟着natt老师开始做作品集。

Natt:你做作品集花了多久?怎么会这么早开始准备?

Zico:我虽然有拖延症,但我也是那种一旦决定就会行动的人。米理是我觉得自己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项目,跟父母商量后就开始准备了。

我从23年6月份开始一点点往下推进,但我的第一个项目做到2025年1月,时间跨度很长。


Natt:我们中间其实穿插了很多项目,每个都落地了。能分享下你的作品集构成吗?

Zico:我的作品集里只有四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一个App设计,花了一年半时间,这个项目在迭代的过程中又做了很多次,虽然最后没有做Hi-Fi,但背景调研部分很充实的。到了24年发现苹果出了一个系统级的应用直接替代了我的想法,我就认为完全没有做的价值了,但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第二个项目是VR影像项目,同时也是我大二时期的课程项目,用第一视角去拍一个临死的老人。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就一直在做话剧,得益于高中的经验,我就想用VR的形式去排一出戏,拍了关于一位孤独老人的小喜剧,本身这个作品就拿了一些奖项,我又重新包装了一下成为我作品集里的体验式VR作品。

接下来的两个作品就是整个作品集最核心的部分了。起初是创业项目,但经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后来我就想要转型做成公益内容,带着团队去新疆做影视夏令营的支教,教当地的中小学生如何拍视频,让他们用7天的时间去拍一部关于自己家乡文化的小短片,就以这样的形式做了一年公益活动还是挺成功的。

后面又去了一次云南做了这样的公益活动,但这次更多部门参与进来了,有中学生志愿者、大学教授、当地媒体、当地企业,我们找了共青团、文旅局获得了他们的资源支持,品牌的资金以及设备支持。

这就是服务系统圈,我们落地了三套服务系统图,北京一版,新疆一版,再到后面更多部门加入进来又是一版,让我开始思考这个内容可不可以做成作品集,梳理成服务地图。因为一开始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跟作品集内容完全分开的。 

Natt:zico同学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作品集,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给学生讲的人设,像zico同学用自身的经历融入到作品集,cv里来打动学校就很好。接下来咱们来聊聊你震撼人心的项目吧~

Zico:这是我的一个“孽缘”项目叫《青缘幻行》,就是我想做VR的交互叙事。

我先来解释一下交互叙事是什么,如果玩过黑镜的潘达斯耐基、或者看过《爱情公寓5》中也有一集,还有《底特律.变人》这种让你去做选择,就会触发不同的剧情线,来达到不同的结局,不走原本的线性叙事,而是一个叙事网络。

24年1月份我在越南旅游,坐在一个下着雨的街角小面馆里边突然脑暴:哇,《白蛇传》这个点太好了,然后我就在越南的小面馆里开始敲键盘。

后面我们找老师合作去申请了一个项目,从政府那边拿到了50万来运行这个项目。25年的时候我在马来西亚刷微信看到了我们的项目公示了,在此之前这个项目只是一个构思被我包装成了作品集里的一个作品,从叙事、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个作品,后面有了资金支持我就又把这个项目放进了作品集里边。

Natt:zico的作品集经历真的属于风风火火的状态啊,接下来聊聊你拿到的offer和对offer的选择吧。

Zico:我第一个拿到的是SDSI三校联合服务设计项目,优势是奖学金优厚不光免学费,学校每月还会给你1400欧补贴,语言要求也低(雅思5.5即可),当时我雅思也只有5.5,所以我简直爱死了。

SDSI项目第一轮告诉我没有拿到奖学金,自费的话还愿不愿意去,我确实对它的奖学金很心动还是想争取一下自费的录取名额,争取到了后我就开始想接不接这个offer。

我很喜欢SDSI的流动性和小班制,不仅可以去三个国家体验,最主要班上只有30人,我还是唯一的大陆学生。但问题也很明显:QS排名几乎查不到;学校冷门,我的朋友听我说要去拉脱维亚读书,都问我拉脱维亚在哪?南美洲吗?拉普兰大学是有排名的但是天气太冷了。

Natt:那你拿到米理的offer时有纠结吗?最终为什么选择了米理?

Zico:我收到offer那天很神奇,我平时不会起夜的人就在那天起夜了,上米理的官网发现我“被绿”了,甚至我拿到这个消息比学校的邮件还早。

然后我就很迷茫,我在SDSI那边都找好房子了,我很喜欢那个房子,他的窗户外面是一个非常欧式的街道,在小镇最中心的位置也是最好的一个户型,30平米一个月400欧,让英区的留子羡慕死吧。我现在在米兰也很羡慕,要花那边双倍的价格只能在米兰租一个床位。

 除了迷茫,我还纠结它的排名。当然在我收到offer后米兰理工大学才进QS前100名。

还有一个就是师生比,即使我现在接受了米理的offer,对它的师生比也不是很满意。我非常明确知道米理是120人的大班,就很难劝服自己去这个大班,因为我太享受小班精英教学的模式了。

其实我感觉自己很适合SDSI项目,欧洲人是很认可EM+的项目的,但回国认可度低太多了。同时我父母也希望我回来,也想在自己回国的时候留一条退路,SDSI那边我也没有拿到全额奖学金,所以我就放弃了SDSI。也有想过米理读完再申请一次SDSI的全奖。

Natt:现在对于米理有什么期待吗?

Zico:现在我觉得米理120个人的大班有一个点是吸引我的,就是人更多,我们能做很多事情,有更高的平台,资源更好,同时证明了竞争会更大,所以我会期待自己在米理的状态,会摆烂还是会卷。

以及对学校的课程也是有所期待的,看到学校有很多实验室比如AI实验室、VR实验室,现阶段我对米理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今年米理新开了一个智能穿戴设备的专业方向课程,而我们DID专业可以选这个方向去学习,还蛮想去看看那个课的。

Natt:有什么建议给学弟学妹们?

Zico:之前我参加一个活动,他们问我的座右铭是什么,我想了半天写了一句: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你要做的就是加入它。

我觉得我一个本科生都能申请50万的项目,而且在我做作品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想要申请跟VR有关的专业,但我不知道哪个VR专业更专业,然后我就反推这件事,找到了几家VR内容的生产商,给他们发邮件说:“我希望和你们大概了解一下招牌职位的情况。我是一名很想学习VR的学生…..?其中一家公司TARGO,世界一流的法国VR纪录片公司给我回复了一个邮件说:请你联系xxxx邮箱。我以为是人事专员的邮箱就发了邮件去询问,结果是对方公司CEO的邮箱。后面CEO还回复我说:“我很高兴你对这个行业有热情,你可以在以下这些时间段里选择一个时间,我们可以聊半小时。”就这样我就获得了半小时和世界一流VR工作室老总的私人会谈时间。

从这就能看出来,我只是发了一个邮件就能跟行业大佬进行会谈,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Natt:可以理解为对向上仰望这件事去魅的意思,CEO也是人,大家都是人。还有更务实的建议吗?

Zico:从留学层面来说,同学们真的提前准备语言,我当时就是吃了这个亏,申请项目只能卡自己的语言,能申哪个申哪个。后来我为了学语言,在菲律宾待了一个月,学费很便宜,一个月才一万块钱,这里不打广告,同学们要注意甄别。

另一个要说的就是不要焦虑。因为我最焦虑的是交作品集的那段时间,认为自己做的挺烂的,并不是一个符合大众理解的作品集。一个标准的作品集是有一个SOP的,但我其实跳脱于这个框架之外做的内容,我都没想到我能申到米理。

Natt:如果把准备留学这件事看作一个项目,你觉得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Zico:整个留学申请季,我并没有提交一个自己满意的答卷,但我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我不应该说自己很幸运,但从结果反推的话,我现在觉得印证了natt老师说的:“其实很多东西我们更看重的是方法,不是那个结果,尤其是在作品集里的这个状态。”因为我的四个项目里只有两个有结果。

现在坐实这件事后,我会觉得之前真的大家把留学这件事想的很困难,尤其是作品集。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因为艺术类专业需要作品集转而去申请了商科之类的。现在我回头看还是觉得要从自身出发,并真的让自己展现出来这个模式是可行的,并且能行得通。

同时也坐实了我的性格,我不是一个能够埋头写文章、踏实干活的人,让我更确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优势在哪里。

还有就是时间管理,整个大项目的安排真的非常重要。之前我和natt老师列出的时间规划,我一项都没有做到,这一方面Natt老师是J人,而我是不一个P人,自然是无法完成J人的规划。但要我说学习到了什么,就是P人一定要对J人去魅。

所以想想自己想要走的路,按照自己的步调走下去就好,多相信自己这一点也很重要。昨天我还跟朋友聊,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的事儿,让这些事情逼着我往前走,因为我是在逼不动自己走,只能找一些事情来push自己。我要做自己的主人的感觉。

Natt:还有什么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吗?

Zico:那就是关于申请米理那部分,我当时提交完作品集以后跟Darren老师聊了一下,觉得自己可能米理offer无望了,绿灯的希望很渺茫。但我就是一直拖着SDSI,让自己不要去签租房合同,一定要保证最后米理的结果出来再决定。

如果当时签证要是办好的话,我可能真的就去拉脱维亚了。但我想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变动,多一些可能性,不让自己的生活板上钉钉。

这也可能是拖延的好处吧,拖到最后等来一个offer,也庆幸自己在挣扎,如果不挣扎我就没有机会去米理了。

感谢Zico同学的分享。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留学申请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导向的旅程,更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整理、自我突破的过程。也希望这段经历能给正在准备申请的你,一些新的启发与勇气。

祝愿Zico在米理的学习生活精彩顺利,我们也期待他的后续更新!下期采访见~🎓

 🔼 完整访谈视频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