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上周发了一篇文章:《别被忽悠瘸了,现在准备留学的你根本不用焦虑》,万万没想到大家反馈还挺好,老实人之间形成了奇妙的互相肯定。

那么,这篇文章我们稍微进入具体些的层面,来说说完成一个作品集中的“大项目”需要多久?

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我也知道本科的低效劳动所带来的焦虑感以及焦虑感带来的自我怀疑,大部分时候,本科作业(哪怕毕业设计)最高产(productive)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整个时间的30%, 而剩余的 70% 时间则被无情的焦虑掉了。

做人呐最重要的是开心,而做事,最重要的自然就是:

步骤与条理

虽然工作场景下并不强调设计流程的完整性,但u1s1作品集中项目的完整性和逻辑感是完全高于设计产出的。毕竟审核作品集的 professor 并非甲方客户,professor 更在乎的是你的方法和体系,逻辑之下的结果必然比成王败寇的草莽作风更加重要。

因此,在我们眼中,设计的流程大致可以被分成如下几个大致步骤:

所谓技术活,指的是那些需要一些思维方式或者经验的任务,比如洞察与选题部分,就需要设计师日常的积累和观察,比如方案的构建,就需要设计师能够分解需求找到方案,而方案深化部分,则需要设计师能够运用量表进行方案打分或进行用户测试与迭代。

技术活中的技术,可以是 technique 或者 skill, 它们,并不需要大量的时间消耗。

所谓体力活,指的是思维层面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投入一些时间精力进行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比如,明确方向后的调研步骤,就需要设计师投入时间展开调研;比如设计表现部分做效果图,无论是渲染、高保真、故事板还是动效视频等,都需要大量时间。

真正耗时的是体力活部分

用图表现,基本上可以是:

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纯技术活的部分,有难度但不累,耗时也低;在纯体力的部分,比较累但是不难,耗时较高;而在方案构建和方案深化的部分,如果有足够的技术支撑那么可以说轻松+愉快,而如果没有足够技术支撑只靠体力硬怼的话,就会陷入又难又累的境地。

那么,如果按全身心投入的情况,我们建议的时间安排大致是什么样的呢:

没想到吧,高效情况下,最快11天就能够完成一个大项目。事实上,在我们每年年底拯救的申请难民情况下,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表来完成的。

而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如果我们砍掉最后一个部分的“设计表现”中的体力活,把多个项目的“体力活”部分合并来做,还能够省下一些时间。

这是怎样一种感动自己的效率啊,而我们确实也带学生以这样的效率完成了大量项目。

说到10天完成项目
不得不提的
就是我们的暑期班了

这已经是我们的第六期暑期班了!从2016年暑期开始,每年的7-8月份我们都会如期而至相约北京,琳琅满目的名校offer无疑都在昭示着过往暑期班的辉煌。

哪怕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暑期班依旧交出了异常出色的答卷,4人被米兰理工大学录取,3人被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录取,2人收到香港理工大学offer,多人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等顶尖院校录取。

暑期班可以说是焦虑的终极杀器,高效且密集的6个星期,每天都有任务和挑战,你会陷入高效输出的快乐中,你会被原来我可以这么强的愉悦所感动,你可以和更多高效且不焦虑的小伙伴并肩,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同学哦。

那么,今天的小文就是这样了。

福利活动:关注公众号回复 “暑期” 即可参与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